为加强人工智能校级教改专项研究成果在我校的推广与应用,促进优秀应用场景案例的交流传播和互学互鉴,10月9日下午,在艺术楼A218会议室,音乐学院郭琳琳老师为我院教师作了题为《数字编钟敲响千年“和”声》的成果推广宣讲。

首先,郭琳琳老师详细介绍了“数字编钟”项目的研发背景。团队以出土于平顶山市叶县的“许公宁编钟”为原型,开发出可360度展示的3D数字编钟模型,使学生能够通过人工智能与多媒体交互,直观体验“礼乐之美”。随后,以《诗经•关雎》为例,以《关雎》的文字为内容轴,以数字编钟为体验轴,详细阐述了从“语义之和”“章法之和”“造型之和”“音声之和”到“审美之和”的“五层和谐”教学路径实施方法,逐层递进地让学生从字义到乐声,从器物到情境,最终实现心灵与审美的美育沉浸。

本次推广活动不仅展示了音乐学院在人工智能与美育融合方面的最新成果,也有效促进了不同学院之间的经验交流与资源共享。通过跨学科的教学实践,项目进一步推动了人工智能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为我院同类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了宝贵的参考样本,为学校高质量教育发展注入了新的动能。